虎年初一始讀《大學》,正月十五閱畢,正值元宵佳節,心得概言為:明德修身,止于至善?!洞髮W》一書,源于《周易》,成于孔子,傳于曾子,弘于程朱,其“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廣泛,至于現代而長盛不衰。
首說源于《周易》。據南懷瑾先生研究,《大學》的思想精神源自于《周易》“乾卦”的九五爻?!吨芤住で浴肪盼遑车溃骸帮w龍在天,利見大人?!边@個“大人”至關重要。在《周易·文言》中孔子解釋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比缓笥诌M一步闡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大學》的思想精髓即是源自于此。我國古代學制,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節、射御、書數等內容;十五歲入“大學”,深入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等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因此,朱熹概定:“大學者,大人之學也?!边@個“大人”即是“乾卦”九五爻的“大人”。金景芳先生認為:“九五德高位亦高,剛健中正純粹,已進入圣人的境界”,“他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可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拍”。如果我們用今天的話來講,“大人”是什么樣的人呢?打個比方,就等于基督的上帝,佛教的如來,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神仙,是知天命、天人合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而儒家學說倡導,人人都能做堯舜,人人都能做圣人,人人都能做“大人”。時至1958年,毛澤東主席還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笨梢姟按笕恕庇^念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次說成于孔子,傳于曾子,弘于程朱,流于后世?!洞髮W》原本是《禮記》中的第四十二篇,其在儒家思想發展史上地位突出,唐代韓愈等人強調《大學》是與《孟子》同樣重要的“經書”,在宋代更得到高度重視,連皇帝也會在科舉之后把《大學》賜予狀元。宋代儒家學者就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列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程頤講:“《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闭J為這是孔子的真傳,入門讀物,必讀經典。朱熹撰寫《四書章句集注》時,把《大學》列為“四書”之首,進一步指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文句有錯亂,就把它重新編排,分為“經”和“傳”兩部分。其“經”為孔子原話,由孔子得道真傳弟子曾子記錄,是《大學》的基本觀點;“傳”十章,是曾子對“經”的理解與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就是朱熹編定的《大學》,其經典地位至此被徹底奠定。程頤和朱熹的理學思想被稱為“程朱理學”,傳承于“思孟學派”(子思、孟子)的心性儒學。程頤重理,朱熹創造性地發展了程頤的理論,形成了“程朱理學”體系。到了元代,元仁宗于1313年發布命令,以“四書”為國家考試的主課,以朱熹集注為官方解釋。這樣“程朱理學”被定為官學,對后世影響深遠。朱熹對《大學》非常重視,他說:“我平生精力盡在此書。先須通此, 方可讀書?!泵鞔蹶柮鲗Α洞髮W》尤為重視,他的第一本出版著作就是《大學古本旁釋》,他的弟子錢德洪就曾說:“吾師陽明生平時論學,未嘗立一言,惟揭《大學》宗旨,以指示人心?!?其“致良知”、“誠意”等核心思想就是脫胎于《大學》。清代曾國藩則認為:“蓋人不讀書則已,亦即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于《大學》?!薄洞髮W》在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影響頗大,在近些年掀起的“國學熱”中,也正熱在其中。
再說明德修身、止于至善?!洞髮W》“經”篇一章,205字;“傳”篇十章,1546字。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其要旨為“三綱領”(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朱熹認為“親民”即“新民”,意為“使民革新”)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形成了儒家“修己以安民”的內在修養與行為規范,成為君子追求實現“內圣外王”的主要途徑和根本方法?!皟仁ァ奔础皟惹笥诩骸?,就是“八條目”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通過“內圣”而實現素質提升,始終堅持“君子日新其德”,致力踐行“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巴馔酢奔础巴庥糜谑馈?,就是“八條目”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蓖ㄟ^“外王”而實現止于至善。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边@一思想就是源自《大學》,是“內圣外王”的精義所在?!洞髮W》中明確要求:“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蓖ㄟ^明德修身,固立根本,日新其德,從而“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瘪T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認為,“三綱領”實際上只是一綱領,就是“明明德”;“八條目”實際上只是一條目,就是“修身”。由此可見:明德是根,新民是徑,止于至善是果,而明德修身最為重要。
我們弄清了《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之后,再來對照中央“打虎”“拍蠅”的通報,心中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比如2021年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的1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其中王富玉最為搶眼,受賄超4.3億,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等。據中紀委通報,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392人、廳局級干部2.2萬人、縣處級干部17萬余人、鄉科級干部61.6萬人。在這些典型案例中,不管是“大老虎”也好,“小蒼蠅”也罷,都是背棄初心,忘卻使命,失德失范,利欲熏心,既無“私德”,更無“公德”,根本沒有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線,人模鬼樣,罪惡深重,罪大惡極,最后自絕于人民,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更何言明德修身!孔子曾經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苯裉?,我們再讀《大學》,研行“大學之道”,其意義不可謂不重大,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北宋理學家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是著名的“橫渠四句”,準確道出了“大人之學”的使命擔當和清晰文脈,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并終身學行。
《大學》中那些讓人刻骨銘心的哲句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6、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犊嫡a》曰:“作新民?!薄对姟吩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惟新?!?nbsp;
7、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8、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9、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10、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喜明君 編輯 ‖ 印象黔西南 )
虎年初一始讀《大學》,正月十五閱畢,正值元宵佳節,心得概言為:明德修身,止于至善?!洞髮W》一書,源于《周易》,成于孔子,傳于曾子,弘于程朱,其“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廣泛,至于現代而長盛不衰。
首說源于《周易》。據南懷瑾先生研究,《大學》的思想精神源自于《周易》“乾卦”的九五爻?!吨芤住で浴肪盼遑车溃骸帮w龍在天,利見大人?!边@個“大人”至關重要。在《周易·文言》中孔子解釋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比缓笥诌M一步闡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大學》的思想精髓即是源自于此。我國古代學制,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節、射御、書數等內容;十五歲入“大學”,深入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等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因此,朱熹概定:“大學者,大人之學也?!边@個“大人”即是“乾卦”九五爻的“大人”。金景芳先生認為:“九五德高位亦高,剛健中正純粹,已進入圣人的境界”,“他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可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拍”。如果我們用今天的話來講,“大人”是什么樣的人呢?打個比方,就等于基督的上帝,佛教的如來,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神仙,是知天命、天人合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而儒家學說倡導,人人都能做堯舜,人人都能做圣人,人人都能做“大人”。時至1958年,毛澤東主席還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笨梢姟按笕恕庇^念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次說成于孔子,傳于曾子,弘于程朱,流于后世?!洞髮W》原本是《禮記》中的第四十二篇,其在儒家思想發展史上地位突出,唐代韓愈等人強調《大學》是與《孟子》同樣重要的“經書”,在宋代更得到高度重視,連皇帝也會在科舉之后把《大學》賜予狀元。宋代儒家學者就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列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程頤講:“《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闭J為這是孔子的真傳,入門讀物,必讀經典。朱熹撰寫《四書章句集注》時,把《大學》列為“四書”之首,進一步指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文句有錯亂,就把它重新編排,分為“經”和“傳”兩部分。其“經”為孔子原話,由孔子得道真傳弟子曾子記錄,是《大學》的基本觀點;“傳”十章,是曾子對“經”的理解與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就是朱熹編定的《大學》,其經典地位至此被徹底奠定。程頤和朱熹的理學思想被稱為“程朱理學”,傳承于“思孟學派”(子思、孟子)的心性儒學。程頤重理,朱熹創造性地發展了程頤的理論,形成了“程朱理學”體系。到了元代,元仁宗于1313年發布命令,以“四書”為國家考試的主課,以朱熹集注為官方解釋。這樣“程朱理學”被定為官學,對后世影響深遠。朱熹對《大學》非常重視,他說:“我平生精力盡在此書。先須通此, 方可讀書?!泵鞔蹶柮鲗Α洞髮W》尤為重視,他的第一本出版著作就是《大學古本旁釋》,他的弟子錢德洪就曾說:“吾師陽明生平時論學,未嘗立一言,惟揭《大學》宗旨,以指示人心?!?其“致良知”、“誠意”等核心思想就是脫胎于《大學》。清代曾國藩則認為:“蓋人不讀書則已,亦即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于《大學》?!薄洞髮W》在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影響頗大,在近些年掀起的“國學熱”中,也正熱在其中。
再說明德修身、止于至善?!洞髮W》“經”篇一章,205字;“傳”篇十章,1546字。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其要旨為“三綱領”(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朱熹認為“親民”即“新民”,意為“使民革新”)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形成了儒家“修己以安民”的內在修養與行為規范,成為君子追求實現“內圣外王”的主要途徑和根本方法?!皟仁ァ奔础皟惹笥诩骸?,就是“八條目”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通過“內圣”而實現素質提升,始終堅持“君子日新其德”,致力踐行“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巴馔酢奔础巴庥糜谑馈?,就是“八條目”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蓖ㄟ^“外王”而實現止于至善。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边@一思想就是源自《大學》,是“內圣外王”的精義所在?!洞髮W》中明確要求:“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蓖ㄟ^明德修身,固立根本,日新其德,從而“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瘪T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認為,“三綱領”實際上只是一綱領,就是“明明德”;“八條目”實際上只是一條目,就是“修身”。由此可見:明德是根,新民是徑,止于至善是果,而明德修身最為重要。
我們弄清了《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之后,再來對照中央“打虎”“拍蠅”的通報,心中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比如2021年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的1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其中王富玉最為搶眼,受賄超4.3億,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等。據中紀委通報,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392人、廳局級干部2.2萬人、縣處級干部17萬余人、鄉科級干部61.6萬人。在這些典型案例中,不管是“大老虎”也好,“小蒼蠅”也罷,都是背棄初心,忘卻使命,失德失范,利欲熏心,既無“私德”,更無“公德”,根本沒有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線,人模鬼樣,罪惡深重,罪大惡極,最后自絕于人民,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更何言明德修身!孔子曾經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苯裉?,我們再讀《大學》,研行“大學之道”,其意義不可謂不重大,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北宋理學家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是著名的“橫渠四句”,準確道出了“大人之學”的使命擔當和清晰文脈,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并終身學行。
《大學》中那些讓人刻骨銘心的哲句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6、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犊嫡a》曰:“作新民?!薄对姟吩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惟新?!?nbsp;
7、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8、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9、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10、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喜明君 編輯 ‖ 印象黔西南 )
贊賞金額:¥元
【免責聲明】
該文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素材僅供大家欣賞和分享。
投稿郵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