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藝術到創新藝術
——曹智勇的藝術之路
楊遠康
社會人士眼中的曹智勇
曹智勇是我二十多年的石友了。他從冊亨的小小者樓河,走向京城甚至走向國外,在雕塑藝術上享有名氣。最近,看了喬遷新出的書籍《曹智勇的藝術之路》,引發了我的思考。我認為,曹智勇的藝術之路,要從他與觀賞石的緣分說起,那是一個從發現藝術的過程,到創新藝術的過程。
發現藝術的過程
還是在二三十年前,曹智勇對觀賞石就情有獨鐘。他是外鄉人,五六歲就隨父母來到黔西南的冊亨縣,者樓河從冊亨穿城而過。這條幼時洗澡、甩水飄石的小河,后來成為他藝術人生的母親河。他從到卵石灘上撿石頭,到將藝術之石配上座子,再后來在興義開奇石館,這無疑是一個發現藝術、展示藝術的過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曹智勇成長于南北盤江環抱的黔西南州,這里為喀斯特地形。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大小河灘上,富有水沖鵝卵石,這些石頭以砂巖居多、灰巖次之。這些鵝卵石,是奇石愛好者淘寶的天地,蘊藏著無數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是大自然的作品,是水流、河沙沖刷、打磨、拋光的作品。具有藝術天賦的曹智勇,通過到者樓河、到南北盤江的石灘撿石,有很多感悟。他認為,撿石的過程,就是發現美、發現藝術的過程。這要涉及撿石者多方面的綜合知識,涉及地質、水文、文學、美術、舞蹈、雕塑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就是所謂的“見仁見智”。在撿石過程中,曹智勇獲得很多的人物石、動物石、瀑布石、景觀石……后來還在興義馬嶺河谷風景區開設了奇石館,展示他的天然奇石藝術作品。
雕塑藝術家曹智勇作品《夜郎王》
2007年,興義市因富有盤江水沖石、黔太湖石、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晶體等資源,且賞玩成風,被中國觀賞石協會評為第一批“全國觀賞石之鄉”殊榮(全國僅6個)。這是黔西南州石友的驕傲,也有曹智勇的一份功勞。
創新藝術的過程
興義市觀賞石走向全國,對曹智勇啟發很大。還是在此之前,曹智勇就以雕塑獲得全州“四把刀”之一稱號(而韋永康、曾傳文、韋正彬都是從冊亨走出來的)。從傳統太湖石審美的“空透漏瘦”,到水沖石審美的“形色質紋”,再到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使曹智勇豁然開朗。他意識到河流作品雖然美好,但畢竟是大自然作品,似像非像、朦朦朧朧,具有局限性。不能多方展示藝術品廣泛性、具象性和民俗個性化等特點。
曹智勇發生了頓悟:“我山卵石,亦可攻玉?!倍Z卵石中的砂巖,當地叫“磨刀石”,具有雕塑石原質,有可塑性。何不以此石為毛坯石,因石造型、畫龍點睛,雕琢新的作品!就這樣,曹智勇從河中撿來各種形狀的卵石,在石頭的原形上做文章,置入黔西南地域元素、民俗元素,尤其是布依元素。一尊尊雕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儀態萬千……
雕塑藝術家曹智勇作品《新嫁娘》
鵝卵石雕似乎絕無僅有,它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曹智勇也因此成為雕塑藝術家,鵝卵石雕不僅走進了京城、而且還走向世界。
我想,曹智勇的雕塑作品,同時也為我們興義市“全國觀賞石之鄉”,增添了一圈絢麗的光環。
作者介紹:楊遠康,貴州安龍人,漢族,貴州省文聯委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黔西南州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人生斷章》、詩集《弧光》、長篇科幻小說《飛天密碼》等個人文集8部;主編出版文學書籍17部。)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楊遠康 編輯 ‖ 印象黔西南 )
從發現藝術到創新藝術
——曹智勇的藝術之路
楊遠康
社會人士眼中的曹智勇
曹智勇是我二十多年的石友了。他從冊亨的小小者樓河,走向京城甚至走向國外,在雕塑藝術上享有名氣。最近,看了喬遷新出的書籍《曹智勇的藝術之路》,引發了我的思考。我認為,曹智勇的藝術之路,要從他與觀賞石的緣分說起,那是一個從發現藝術的過程,到創新藝術的過程。
發現藝術的過程
還是在二三十年前,曹智勇對觀賞石就情有獨鐘。他是外鄉人,五六歲就隨父母來到黔西南的冊亨縣,者樓河從冊亨穿城而過。這條幼時洗澡、甩水飄石的小河,后來成為他藝術人生的母親河。他從到卵石灘上撿石頭,到將藝術之石配上座子,再后來在興義開奇石館,這無疑是一個發現藝術、展示藝術的過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曹智勇成長于南北盤江環抱的黔西南州,這里為喀斯特地形。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大小河灘上,富有水沖鵝卵石,這些石頭以砂巖居多、灰巖次之。這些鵝卵石,是奇石愛好者淘寶的天地,蘊藏著無數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是大自然的作品,是水流、河沙沖刷、打磨、拋光的作品。具有藝術天賦的曹智勇,通過到者樓河、到南北盤江的石灘撿石,有很多感悟。他認為,撿石的過程,就是發現美、發現藝術的過程。這要涉及撿石者多方面的綜合知識,涉及地質、水文、文學、美術、舞蹈、雕塑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就是所謂的“見仁見智”。在撿石過程中,曹智勇獲得很多的人物石、動物石、瀑布石、景觀石……后來還在興義馬嶺河谷風景區開設了奇石館,展示他的天然奇石藝術作品。
雕塑藝術家曹智勇作品《夜郎王》
2007年,興義市因富有盤江水沖石、黔太湖石、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晶體等資源,且賞玩成風,被中國觀賞石協會評為第一批“全國觀賞石之鄉”殊榮(全國僅6個)。這是黔西南州石友的驕傲,也有曹智勇的一份功勞。
創新藝術的過程
興義市觀賞石走向全國,對曹智勇啟發很大。還是在此之前,曹智勇就以雕塑獲得全州“四把刀”之一稱號(而韋永康、曾傳文、韋正彬都是從冊亨走出來的)。從傳統太湖石審美的“空透漏瘦”,到水沖石審美的“形色質紋”,再到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使曹智勇豁然開朗。他意識到河流作品雖然美好,但畢竟是大自然作品,似像非像、朦朦朧朧,具有局限性。不能多方展示藝術品廣泛性、具象性和民俗個性化等特點。
曹智勇發生了頓悟:“我山卵石,亦可攻玉?!倍Z卵石中的砂巖,當地叫“磨刀石”,具有雕塑石原質,有可塑性。何不以此石為毛坯石,因石造型、畫龍點睛,雕琢新的作品!就這樣,曹智勇從河中撿來各種形狀的卵石,在石頭的原形上做文章,置入黔西南地域元素、民俗元素,尤其是布依元素。一尊尊雕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儀態萬千……
雕塑藝術家曹智勇作品《新嫁娘》
鵝卵石雕似乎絕無僅有,它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曹智勇也因此成為雕塑藝術家,鵝卵石雕不僅走進了京城、而且還走向世界。
我想,曹智勇的雕塑作品,同時也為我們興義市“全國觀賞石之鄉”,增添了一圈絢麗的光環。
作者介紹:楊遠康,貴州安龍人,漢族,貴州省文聯委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黔西南州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人生斷章》、詩集《弧光》、長篇科幻小說《飛天密碼》等個人文集8部;主編出版文學書籍17部。)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楊遠康 編輯 ‖ 印象黔西南 )
贊賞金額:¥元
【免責聲明】
該文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素材僅供大家欣賞和分享。
投稿郵箱:yxqxn@foxmail.com